吴瑞山

  吴瑞山 安徽阜阳市人 MsC【推荐】书画艺术家百科_书画艺术家辞海_中国书画名家百科_权威的书画家认证与查询平台

个人简介

        吴瑞山,生于1971年。安徽阜阳市人。因自幼患上小儿麻痹症,致使下肢瘫痪,于是一边在老师及家人辅导下学习文化课;一边全心全意自学绘画。十六岁时荣获安徽省少年书画大赛二等奖,二十三岁时,因美术特长被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破格录取,系统学习国画。后师从“新安画派”画家张扬,领悟阳太阳、刘益之等大家风格,并研习吴湖帆、宋文治、梁树年、黄宾虹等大师笔意融入自己的山水绘画创作中。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阜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画研究会会员、安徽省草文堂书画院特聘专职画家。其间,山水国画作品《风云大别山》长卷于2005年在中国书画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并被金寨县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作为一名残疾人,吴瑞山身残志不残,多年来拄着双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游历中国名山大川,实地写生收尽奇峰打草稿,其创作的大量山水国画作品在新家坡、日本、西欧等国家相继展出并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相关评论

 群山苍苍,大野莽莽,吴瑞山的山水系列以质朴劲健的笔触与雄浑厚忠厚重的色调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与后世不同,在汉唐时代,中国人的审美观是以雄强为尚的。晚唐司空图撰《二十四诗品》,首推“雄浑”,其“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之句,是何等的开阔襟怀与宏大气象,但到了清人汪士慎,但取“采采流水,篷蓬远春”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数语,以为诗家之极则。两者在审美取向与精神境界上相去真不可以道里计。绘画亦是如此,从唐代吴道子作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到清代“四王”的“化刚劲为和柔,变雄浑为潇洒”对“萧散简远”、“静、净”的追求使中国传统绘画逐渐步入阴柔小巧,萎靡不振,直到进入二十世纪后,方有吴昌硕、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诸大师以其天风海雨、惊雷奔电式的艺术实践改变了这种颓势。 吴瑞山的艺术是雄强的艺术,是阳刚大气的艺术,他以自己深厚的传统功力与长期的生活体验,真实而深刻的表现了太行山水的风骨与精神,表现了“太行天下脊”的气势与力量。在我看来,其画的现实意义有二: 一是对当今画坛细秀阴柔画风的冲击。 自上世纪80年代“新文人画”兴起以来,在传统艺术形式复兴的同时,一味求淡,求柔的旧文人画的余毒又死灰复燃之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千篇一律,皆细细的线条,淡淡的颜色。画人则大头小身,细腿细脖,或洗澡打扇,或吟诗品茗;画山水则寒山数点,夕阳萧寺,或驴背觅诗,或携琴防友,细腻小巧,无病呻吟,画坛充斥着陈旧腐朽的气息。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吴瑞山的作品气势磅礴,充满了阳刚正气,它是来自内心深出的呐喊,是审美理想与大山精神的融合,是“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是豪放不羁,激越昂扬《大风歌》! 它理应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画风。  二是吴瑞山的山水画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气韵生动,山川雄伟秀丽,豪迈刚健,很有气势,他擅长把握画面的整体感,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 吴瑞山运笔酣畅流利,多方拙之笔,方园结合,秀拙相生,墨气淋漓,空间感极强。其以澹墨渲染出阴阳向背,笔法粗犷。结构上看似简单,而实具奇特险劲的效果,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章法构图的需要,将树画在最恰当的位置,给人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觉。这样有巧思的作品,正是吴瑞山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临摹、写生和创作经历,让他不仅深谙传统山水画里的笔墨内涵和技法精髓,其笔下的山水画,既有苍茫、刚劲、沉雄的艺术格调,又有清新、飘逸、秀润的自然情趣;画面风格整体浑厚华蕴,氤氲流转。作为当代一位不可多得的山水画名家吴瑞山,绝对是收藏的绝佳之选!    
 

个人影集

 



作品展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