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肖像画特展在苏州博物馆拉开帷幕
“见贤思齐——明清肖像画特展”近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聚焦先贤文化,分皇室贵胄、景行维贤、乌衣门第、文人逸士、闺阁才媛五部分,展品以明、清(1368—1912)两代创作的肖像画为主,辅助以近现代所绘明清人物肖像画,汇集了曾鲸、禹之鼎、顾见龙、华冠、郎世宁、任颐等肖像画流派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涉及的历史人物从先秦直至清末逾120位。展出的80件(套)明清肖像画作品来自故宫博物院、南通博物苑、无锡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多家机构的馆藏,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朝珍品肖像文物《胤禛朝服像轴》《孝圣宪皇后朝服像轴》《孝敬宪皇后朝服像轴》《胤禛十二月行乐图轴·五月竞舟》,以及禹之鼎《纳兰容若像轴》等肖像画作,同步展出的,还有苏州博物馆藏《沧浪亭五百名贤像拓片册》《明人像册》《随园请业图卷》等苏州名贤、望族、女史肖像。
“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篇》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遇到有德才之人便应该向他学习。中国历代肖像画均有“见贤思齐”之意存在。汉宣帝曾令人绘十一功臣画像,悬之麒麟阁;汉显宗曾图画二十八前世名将,挂南宫云台;唐太宗曾命右相阎立本绘二十四功臣像,贮于凌烟阁。
中国肖像画技艺自汉唐以来代代相承,代代不乏名家。明末清初肖像画家曾鲸创立的“波臣派”影响遍及南国北海,清宫画师顾见龙和禹之鼎所作人物像无不惟妙惟肖。随着耶稣会传教士郎世宁、艾启蒙等入宫,西洋透视画法渐为人所熟知,中式笔墨与西方技法融合,风气为之一新。至于晚清,海上画派兴起,兼工带写,化繁为简,世人合称“海上四任”的任熊、任薰、任颐、任预堪称代表。
肖像画中像主人物所具备的道德素养、智慧才能、豪情壮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因此,在展示传统肖像画技法的同时,本次展览也着力弘扬先贤事迹、传承先贤文化,引导观众“见贤”而“思齐”。
一代冠服自有一代之制。清代满族统治者传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把“衣作绣,锦为缘”、“续衽钩边”和“朝服祭服,襞积(朝袍腰部叠褶处称襞积)无数”这些中国古代服饰的传统形制与带有满民族风格的“披肩领”和“马蹄袖”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彰显了其“马上得天下”的辉煌历史,同时亦注重到实用性,并最终使其制度化,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制度改革中的典型范例。

以左侧展厅三件巨幅帝后中间《胤禛朝服像轴》为例,画面上雍正皇帝身着明黄色彩云金龙夏朝服,头戴夏朝冠,顶贯珠三重,冠前饰金佛。胸前佩戴东珠朝珠,其上间系绿松石纪念三串,腰系朝带,足蹬石青色朝靴,这是雍正皇帝参加盛大典礼时的服饰此图用笔工整精致,色彩华丽鲜艳,人物神态端庄威严,是宫廷画家精心创作的皇帝肖像画。从“冠上无梁”(“梁”为清帝朝冠顶座左右两侧的n形装饰,雍正晚期出现)的装饰风格看,当属雍正早期的绘画作品。
名贤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对国家、民族、地域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或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纵观我国历史长河,儒文将武老百姓自发的为其绘冠裳肖像以作纪念,也体现了这一地区共同的认知和风尚。展览的第二章节“景行维贤”展出的便是以苏州地区为核心的名贤肖像。
其中清《沧浪亭五百名贤像拓片册》系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五百名贤画像的拓本。清道光七年(1827),江苏巡抚陶澍于藏书家顾沅处见其所藏吴中名贤画像三百余幅,在这基础上,广为搜集,又得二百多幅。遂命孔继尧临绘,沈石钰勾墓刻石。时值江苏布政使梁章钜重修沧浪亭竣工,遂购亭旁房屋,于次年改建为祠,储石祠中。五百名贤画像收录人物始自春秋,止于清代,跨越年代之长,人物之多,绘制之精,镌刻之工,在清代石刻中颇为罕见。祠中有清人对联:“百代集冠裳,烁古炳今,总不外纲常名教;三吴崇俎豆,维风励俗,岂徒在科第文章。”
古代文人常常通过寄情山水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理解。他们游历名山大川,寻找灵感,涤荡心灵,将自然山水作为抒发思绪的媒介。另一方面,家庭也是他们心灵重要的栖息地。他们重视家庭伦理和亲情关系,在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和关爱。可以说,寄情山水和家庭关怀共同构成了古代文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文人逸士”这一单元展出的便是文人交游、家庭欢聚一类的肖像画。

中国肖像画技艺自汉唐以来代代相承,代代不乏名家。明末清初肖像画家曾鲸创立的“波臣派”影响遍及南国北海,清宫画师顾见龙和禹之鼎所作人物像无不惟妙惟肖。随着耶稣会传教士郎世宁、艾启蒙等入宫,西洋透视画法渐为人所熟知,中式笔墨与西方技法融合,风气为之一新。至于晚清,海上画派兴起,兼工带写,化繁为简,世人合称“海上四任”的任熊、任薰、任颐、任预堪称代表。

肖像画中像主人物所具备的道德素养、智慧才能、豪情壮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因此,在展示传统肖像画技法的同时,本次展览也着力弘扬先贤事迹、传承先贤文化,引导观众“见贤”而“思齐”。


以左侧展厅三件巨幅帝后中间《胤禛朝服像轴》为例,画面上雍正皇帝身着明黄色彩云金龙夏朝服,头戴夏朝冠,顶贯珠三重,冠前饰金佛。胸前佩戴东珠朝珠,其上间系绿松石纪念三串,腰系朝带,足蹬石青色朝靴,这是雍正皇帝参加盛大典礼时的服饰此图用笔工整精致,色彩华丽鲜艳,人物神态端庄威严,是宫廷画家精心创作的皇帝肖像画。从“冠上无梁”(“梁”为清帝朝冠顶座左右两侧的n形装饰,雍正晚期出现)的装饰风格看,当属雍正早期的绘画作品。
名贤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对国家、民族、地域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或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纵观我国历史长河,儒文将武老百姓自发的为其绘冠裳肖像以作纪念,也体现了这一地区共同的认知和风尚。展览的第二章节“景行维贤”展出的便是以苏州地区为核心的名贤肖像。

其中清《沧浪亭五百名贤像拓片册》系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五百名贤画像的拓本。清道光七年(1827),江苏巡抚陶澍于藏书家顾沅处见其所藏吴中名贤画像三百余幅,在这基础上,广为搜集,又得二百多幅。遂命孔继尧临绘,沈石钰勾墓刻石。时值江苏布政使梁章钜重修沧浪亭竣工,遂购亭旁房屋,于次年改建为祠,储石祠中。五百名贤画像收录人物始自春秋,止于清代,跨越年代之长,人物之多,绘制之精,镌刻之工,在清代石刻中颇为罕见。祠中有清人对联:“百代集冠裳,烁古炳今,总不外纲常名教;三吴崇俎豆,维风励俗,岂徒在科第文章。”
古代文人常常通过寄情山水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理解。他们游历名山大川,寻找灵感,涤荡心灵,将自然山水作为抒发思绪的媒介。另一方面,家庭也是他们心灵重要的栖息地。他们重视家庭伦理和亲情关系,在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和关爱。可以说,寄情山水和家庭关怀共同构成了古代文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文人逸士”这一单元展出的便是文人交游、家庭欢聚一类的肖像画。

其中《谢彬绘石谷留耕图吴历补景卷》未落年款,或系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之后所作。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王翠应邀第三次入京,主持《康熙南巡图》绘制。事毕,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九月回乡,之后隐居不出。图中王翠身着布衣长衫,单手持书,立于石后,面部清癯,眉须花白。左侧两棵老松枝干粗壮,后方良田阡陌。人物以淡墨勾定,面部施烘染,有凹凸之感;树石皴染兼用,笔墨沉郁,气韵古朴。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现场还展出了《清代学者像传》。据编者叶恭绰序,1928年其祖父叶衍兰手绘《清代学者像传》影印出版,风行一时。叶恭绰于是欲拟续辑,经过二十年的收集资料,最后请江西杨鹏秋摹绘成册。各像来源有据,摹本规格统一,是一部重要的清代学者像册。
- 上一篇: 西泠20周年春拍即将启幕 28大专…
- 下一篇: 江花胜火——张家港市中青年书家
相关推荐
- 最新加入
- 行业动态
- 热门tag
-
画家王征老师 画家王征简介 王征老师简介 王征老师 画家王征 任琴丽老师工笔画 工笔画任琴丽老师 工笔画任琴丽 任琴丽老师 画家任琴丽老师 画家任琴丽 西方抽象手法表现山水 李泽钰艺术风格 陕西南湖美术馆新展览 境象美学概念 张大千意象泼彩 境象泼彩山水艺术 李泽钰先生 「山河」李泽钰山水艺术展 陕西南湖美术馆 山月故里丹青颂 阳江市民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与时代发展 国画与漆画展览 阳江艺术文化 岭南画派 关山月故乡 利有成画家 梁永顺画家 岑昱(岑今)画家 陈自豪画家 卢加画家 阳江市美术馆 当代美术名家作品邀请展 张家港市中青年书家展 张家港市中青年书家十人展 一览众山小意思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半壶老酒醉人生 一杯清茶品日月 老酒醉人生 清茶品日月 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情练达 世事洞明 世事洞明皆学问 适合办公室悬挂的书法内容有什么? 适合办公室悬挂的书法内容有哪些? 哪些内容适合办公室悬挂? 办公室常用的书法内容是什么? 适合办公室悬挂的书法内容有哪些?适合客厅 哪些书法内容适合办公室悬挂? 书房挂什么书法内容合适呢? 书房适合悬挂什么书法内容呢? 最适合书房悬挂的书法内容? 适合客厅悬挂的书法内容有什么? 适合客厅悬挂的书法内容有哪些? 哪些内容适合家里客厅悬挂? 客厅常用的书法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