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辉

  张如辉,湖南省株洲市人,艺名张如飞,斋号湘雨庐,中视书画院院士,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应聘芦淞区残疾人文联副主席。 F6c【推荐】书画艺术家百科_书画艺术家辞海_中国书画名家百科_权威的书画家认证与查询平台

个人简介

 张如辉,湖南省株洲市人,艺名张如飞,斋号湘雨庐,因右手自幼残疾,乃苦练左手书画。原株洲市芦淞区首届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常居北京,为中视书画院院士,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应聘芦淞区残疾人文联副主席。书法得益于当代著名书法家颜家龙、欧阳中石、李铎等大师点拨,钟颜体,习汉碑两爨,以魏隶入楷,碑法入帖,形成古朴,童真,憨态,儒雅而有灵气;钢笔肖像画、水墨山水画,以草书笔法入道,水墨干净、通透,画风简约、线条奔放、洒脱,所绘人物快、准、辣,栩栩如生,所作山水画空灵、清逸。作品曾入围中国首届册页展、第二届隶书展,多次在《中国书法导报》《中国书画家》《湖南当代书法名家》等全国各大专业报刊杂志刋登出版。2013年荣获中国邮政《美丽中国》发行张如辉书画艺术邮册;2015年被人民美术报七个整版专题报道;同年为中国邮政《纪念抗战既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发行张如辉书画艺术纪念邮册作为《囯家名片》礼品赠送参加纪念活动的外宾。是中南海国礼中心授予的国礼艺术家、央视频道《艺苑相约》书画人物、中国教育电视台2017水墨丹青书画春晚录制佳宾。201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基金会和美国集邮集团联合推荐为《邮票上的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并出版张如辉纪念珍藏邮册。

人物点评

 我因为喜欢书法、国画、油画等艺术类的东西而采访过一些艺术家,张如辉是其中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右手残疾的张如辉先生是完美的,他的姿态、谈吐,一举手一投足都那么优雅、那么男人味。他的左手书法不雕琢、不狂怪,憨态可掬,浑然天成。行书多次在省展获奖,榜书被毛泽东纪念堂永久收藏,隶书入围全國第二届隶书展,小楷则如原生态,静水流深,美感不绝。
        我与张如辉一别30年。直到最近在株洲“云庐”座谈会上意外的见到他。这一次他不仅仅是以书法家的身份,而是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联合国会员国元首肖像画家身份。这让我多少感到惊讶甚至怀疑。这个社会,吹牛的多了去。但当听他说了“无论在艺坛上演绎了多少角色,得到了多少头衔,我自己认定的身份只有一个,那就是书画艺术痴迷者”,继而眼见他用三五分钟时间为我造像后,我信了。
        是的,张如辉是一位“灵魂永远系在书画艺坛上”的人。他痴迷钢笔肖像几近疯魔。
        “在北京,我正在画联合国会员国180多位国家元首的肖像。我知道,画国家元首,画政治家,画得像容易,但要刻画出他的精气神,他的气质,非得了解、熟悉政治家。”
        于是,北漂的张如辉开始泡图书馆,泡互联网,泡大使馆,“我干脆就住在那儿,一天到晚泡在那儿。”就这样整整泡了近一年时间,张如辉成了一位研究政治家的特别画家。
        画钢笔肖像人物是最难的,观察和触感伟人更难。捕捉伟人的内心世界,以及表现在画面上的神态、质感,这是一个非常考验画家综合能力和艺术修养、需要很高细心程度的一件事。作品的好坏首先是观察。最重要的是瞬间的捕捉。
        张如辉借了大量外国政要的录像带以及视频,“我基本上每天反复看。可以几天不出工作室,但不能一日不阅读,不动笔。一直到现在,我对每个国家的政治家都很关注。”
        很多人觉得奇怪:“你老老实实画得了,为什么还要看视频?”
        其实,张如辉是在寻找一个参照。“我不可能有采访外国政要的条件,也不是天才,当我面对一个新题材的时候,就必须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标。这些视频对我的影响不在技巧,而在于精神质量。”
        看了视频、资料以后,张如辉心里有底了,“我找到了画元首肖像画的方向,这就是从人性、政治家、伟人的角度去解读、刻画他们。比如普京,他的性格如一片平静的海面。表面上不动声色;海的深邃处,丰富、精彩,似涌动着的波澜。这是一种男人内在的气质,他以有限的面部容貌在无限的精神中延伸到极致,丰富而感人。尤其是那双鹰隼一样的眼睛,那略带凝重的表情,那男人味十足的步履,那毫无做作感的洒脱,都使人们欣赏的不只是一位功成名就的政治名人,更大的程度上是对一个完美男性的崇拜。”
       钢笔素描是诚实的艺术,更是线条流动笔画翻腾的艺术。翻开张如辉的元首肖像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人物的精气神,线条极具个性。那是一种很少见到的线性特征。张如辉把各种对立的线性元素集合到一起,营造空间,聚拢气息,佐以书法笔道,用草书笔法构形造意,再辅之国外素描充满哲学内含的线,寥寥数笔,人物的精气神跃然纸上。此时,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从头发,光影,神态,还是人物五官的结构和走向,都以全新的视角赋予了新的生命,形成了张氏钢笔素描特征。
        张如辉的线条还充满了情感与意趣,这源于个人艺术观念指导下的锤炼,是中国式哲学思维的曲折反映。中国哲学不是逻辑的、思辩的、形而下的,是感悟的、冥想的、形而上学 的。
        仔细体味,他线条中的那些对立元素,总能在极端条件下达到某种和谐,就象在山穷水尽处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中能望到熊熊篝火。他画素描,让软的毛笔换成了硬的钢笔。这样,硬笔线条更为爽捷,更为简约,既可以追求线条的内敛,又可以追求线条的生发,聚与散,散中聚,分与合,合中分,以及线条的变异、位移,制造出虚实、正斜、长短、轻重、大小等一系列矛盾,然后再建立起新的平衡,达到空灵大气的境界,一种充满着哲学体悟的律动变化,一种画与书法的一脉相承,呈现中国式的意趣之美,使我们感到那些画不是对人物的描画,而是对大自然流露的爱之表达,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到达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品欣赏

 
   

相关推荐